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的临床意义
(1)抗HAV-IgM阳性提示HAV急性感染。
(2)抗HAV-IgG 阳性提示HAV感染后长期或终身
存在。
(3)HBsAg阳性提示目前感染HBV,见于乙型肝
炎病人或病毒携带者。
(4)抗HBs阳性提示过去感染HBV,产生保护性
抗体。
(5)抗HBc-IgM阳性仅见于病毒复制阶段,处于HBV感染期。
(6)抗HBc-IgM阳性主要见于HBV恢复期和慢性感染。
(7)HBeAg阳性提示HBV急性感染期,传染性较强。
(8)抗HBs阳性提示HBV感染恢复期,传染性较低。
4.鉴别诊断
本病需与妊娠剧吐引起的肝损害、妊娠高血压疾病引起的肝损害、妊娠期急性脂肪肝、药物性肝损害等疾病鉴别。
五、预防
(1)加强围生期保健重视孕期监护,加强营养,摄取高蛋白、高碳水化合物和高维生素食物。将肝功能及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列为产前常规检测项目,并定期复查。
(2)甲型肝炎有甲型肝炎密切接触史的孕妇,接触后7日内可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2~3ml。其新生儿出生时及出生后1周各注射1次丙种球蛋白可以预防感染。甲型肝炎急性期禁止哺乳。
(3)乙型肝炎 预防HBV 的母婴传播应从妊娠前着手。患急性肝炎的妇女至少应于肝炎痊愈后半年,最好2
年后再怀孕。夫妇一方患肝炎的应用避孕套以免交叉感染。对所有孕妇应筛查夫妇双方HBsAg,进一步检查无症状携带者的血清标志物。HBsAg及HBeAg阳性孕妇分娩时应注意隔离,防止产程延长、胎儿窘迫、羊水吸入、软产道裂伤。剖宫产可使胎儿接触大量母血,对预防胎儿感染的作用不大。
为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,首先可以对孕妇进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(HBIG)注射,主要针对HBV阳性的孕妇,于妊娠28周起每4周进行1次HBIG(200IU)肌内注射,直至分娩,可以起到较好的宫内阻断作用;新生儿出生后严格进行联合免疫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。
1主动免疫新生儿出生后 24h 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
10μg,生后1个月、6个月再分别注射10μg。
② 被动免疫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HBIG 100~200U,生后1个月、3个月再各注射0.16ml/kg。
③联合免疫新生儿出生后6h内和1个月时各肌内注射1ml HBIG,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仍按上述方法进行。联合免疫有效保护率最高,可达95%。
一般认为血 HBsAg、HBeAg、抗 HBc 三项阳性及后两项阳性孕妇均不宜哺乳;乳汁HBV-DNA阳性者不宜哺乳;目前主张只要新生儿接受免疫,仅HBsAg阳性的母亲可为婴儿哺乳。
(4)丙型肝炎 尚无特异的免疫方法。减少医源性感染是预防丙型肝炎的重要环节。保护易感人群可用丙种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。对抗HCV抗体阳性母亲的婴儿,在1岁前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起保护作用。